灞 柳 风 格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代表、灞桥区骞村村委会主任吴秋棉纪事
陈 辉
一
长时间地采访与了解就会对人和事物有着更加透彻的认识。扬名打鼓披红戴花
这种热闹事情绝对不是她的本意、更不是她所喜欢或者是想要的结果,这就是我对
这位农村基层干部的深刻印像。尽管她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本色生活
却是她最质朴的风采。没有一丝奢华浮躁、不含一点虚情假意,更没有些许的矫揉
造作。以小我塑造着大我、用小家成就了大家,这是何等的人生气派与境界呀。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着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向和奋斗目标。往往是伴随着
年纪的增大,人们的心理追求将会趋于平和与审慎。然而,2005年8月,吴秋棉以
59岁的年龄出任村委会主任。这个年龄段,以人们通常的思维来想,不管从哪个角
度讲,似乎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吴秋棉就这样出乎了
人们的意料。60岁是一个人安知天命顺耳平事的年龄,古称“杖乡之年”。对于一
个女人来讲,更可以过着颐享天趣温暖有知的日子了。吴秋棉却走了一条和别人完
全不同的道路,她如同一只苍鹰振翅冲天奋力一飞。这一飞,划开了浓雾簿云清风
细雨见到了晴空万里蓝天丽日;这一飞,迎来了古老村庄万象更新安居乐业富裕祥
和的一派勃勃生机;这一飞,成就了关中大地灞水河畔古都城下又一个灿若星晨魅
力四射斐声三秦的大西北村堡。
我们试图解读她的内心世界、透视她的精神家园,来汲取先进人物对我们这个社会所提供的动力营养、以彰显和弘扬伟大时代中风采人物的光辉形象。也许,吴秋棉并不清楚她的行为风范所带动的社会效应,她也没有时间去想这些功名利禄上的无聊事情;也许,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冲天一飞努力奋斗对于灞河岸边黄土地上这个村堡意味着什么。她只是默默地一个心思整天忙碌在为群众办事实、为村民谋福利的奔波中。然而,就是在这种悄无声息看似平静的岁月中,古老的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昔日这个经济落后人心涣散纠纷迭起居住分散道路泥泞环境脏乱有着2000多人口的村庄,一跃而成为街谈巷议万众瞩目上级关注媒体追捧村民欢心的田园明星。
当名不见经传的骞村被列为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时,它就注定成为熠熠生辉光芒闪烁的时代聚焦点。2006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来到骞村调研。当他查看村容村貌走访农户村舍时,条条混凝土路面的村街宽阔整洁树木成行、座座干净雅致的村民院落花卉相映、几处在城里才多见的健身广场活跃着快乐的村民、还有巧夺天工高高矗立的水塔、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村级行政服务中心等等,这一切散发着生机与活力的新农村景像令市委书记兴奋不已。当他听取了骞村这几年在吴秋棉的带领下,经济发展生活富足干部团结村民和谐的汇报后给予了高度地评价和肯定。也许,领导们的视察调研有着走马观花乏知就里流于形式略见一斑的可能,但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骞村村民们亲身经历了自己家乡几年来的变迁,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家的日子过得有了甜头、未来的生活往后有了奔头,无不沉浸在致富路上谋发展、搞好经济多赚钱的喜悦里。
在他们欣慰国家有一系列让农民迈开大步奔小康的好政策地同时,也从内心感谢他们的好当家人村委会主任吴秋棉。因而,也就出现了村干部们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动情地说“吴秋棉主任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人”这样让每一个人深受感染的场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绝对不是什么溢美之词,而是乡亲邻里之间互相表达感激的一种纯朴倾诉 ,这在我们采访吴秋棉的过程中就得到了证实。曾经多次有村民们向我们翘起大拇指称赞吴秋棉,一些普普通通的村民这样对我们说:“我们村多亏有了她要不哪来这么大变化、秋棉是个行得端走得正一心为大家的好主任、她把村上的事情看得比自个家的事还认真”等等。
民声就是心声。吴秋棉无愧于这个时代给予她的光彩和赞誉。她就像村西灞河边上一棵毫不起眼的柳树,虽然默默无闻却实实在在地长在那里。灞柳无声春风有知。尽管她丝毫不想让别人吹捧高抬自己,可是老百姓心里有尺寸。也不是她想不想让大家围绕自己喜欢自己,而是她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无不令人尊重亲切。这也正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种美好品德的真实写照。
二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也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命题。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或者受各种因素的关联,所给予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吴秋棉以一个农村妇女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与别人完全不一样的精彩解读。而她以开阔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面对生活,从而打开了一条条走向成功与辉煌的通道。好运永远钟情于那些抢抓机遇勇于先行的人,恰恰也让我们遇上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千帆竞风的好时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人们还游弋在突如其来的兴奋或者前进中的迷茫时,吴秋棉欣喜地意识到一个大有希望的机会到来了。她一马当先闻风而动,筹措资金寻找项目了解行情调查市场,一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她买回了汽车跑运输一干就是几年,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吴秋棉获得了对于她来说是巨大的成功,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并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这一搏也是她人生道路上一座崭新的里程碑,她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光彩丰满。在随后的多年里,她承包土地开办公司组建企业、她跑运输种果树做生意搞工程,只要是符合国家政策能赚钱的事情她都努力去做。一路征尘一路风雨,也是一路辛劳一路收获。吴秋棉满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翼、和拍着改革开放的美妙旋律,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地创业历程。
天道酬勤,而伟大的时代一定会造就出优秀的人物和光辉的业绩。吴秋棉以一个普普通通农村妇女刚毅坚强的性格,对生活的道路进行着自己的理解和设计。奋斗使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体现了人生的价值,也品味出了生活的另一番甜美滋味。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打拼后,她对事业的憧憬也逐渐清晰成熟了。这份成熟让她树立起了坚定的信心、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新的目标。她,终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农民企业家。
人生有时侯就像博弈一样,在紧要处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这一博,人生的轨迹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这一博,生活就会发生新的转机或者飞跃。其意义不亚于物质裂变亦如凤凰涅槃一样。这又使我们想起了鹰的故事,据说鹰可以活到七十多岁,它是靠尖利的爪和噱生存的。但是到了五十岁左右的时侯,鹰的爪噱老化再也不能抓猎捕食了。面前只有两条路选择:一是老而等死就此终了,二是飞向高山强忍痛苦在岩石上撞击掉老化的爪噱而获得新生。这则寓言教给了我们奋斗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向,而吴秋棉的亲身实践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在她经历了如此重大的人生变革后,她也以崭新的姿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2005年8月,吴秋棉被全体村民一致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其实,这也是一种必然。因为,骞村的村民们信任吴秋棉。她的思维方式、她的为人处事、她的办事能力等等,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人格品德,足以让骞村的老百姓托付重任。在以后的日子里,事实证明骞村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一年,吴秋棉年近六十,她有幸成为当时陕西省年龄最大的女村官、灞桥区唯一的女村委会主任。
吴秋棉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为父老乡亲服务的责任,她掷地有声地表示:“既然当上了村主任,咱就要实实在在给大家办事,不能辜负村民对咱的信任”。盛世逢春喜事多。这一年,恰逢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吴秋棉敏锐地感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来临了。她一鼓作气带领干部群众整理村容治理环境栽花种树,继而又是规划又是设计又是建设。总之,骞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变化令村民们目不暇接。习惯了年复一年四平八稳按部就班过日子的村民们,当他们真切地把脚踩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面上、当家家户户看有线电视接宽带网络通自来水管逛健身广场时、当村民们看到修葺一新的村行政大楼和高耸入云的自来水塔时,在感受到真实的同时似乎还回不过神来。因为,他们觉得幸福来的太快了或者说来的太突然了。
与此同时,他们从心眼里佩服吴秋棉。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800多万元的资金让人一听就会头大的,可吴秋棉硬是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不仅如此,村民们都忙着抓经济搞经营急挣钱,过去那种闹矛盾搞纠纷忙上访的现象一扫而不见了,村民人均收入一跃突破了8000元大关。骞村的面貌起了大变化,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大改变。骞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列为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吴秋棉也如同一个光彩夺目的明星一样深深地印记在人们的心里。
我们很难想象,在这个农村基层干部身上,如何会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而她却是一位年逾花甲的普通农村妇女。当我们探访她光彩照人的魅力时,似乎用一切华丽的词语都不能尽兴表达出对她完美人格品德的赞美。我们也曾经多次暗暗发问:吴秋棉到底为了什么?要说她是为了钱,靠多年的勤劳努力她已经是一个致富路上的佼佼者。要说是为了名,作为一个创业成功者吴秋棉本身就享誉灞水两岸。况且,一个六十岁的人淡泊名利是最起码的人生态度。也许,我们永远也猜不透这其中的答案。但是有一点事实我们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吴秋棉的奋斗改变了骞村、改变了大家、也改变了她自己。也许,曾经有一位骞村的老大娘给我们说过的一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破解吴秋棉的精神世界。她说:“她是一个发家致富了还不忘村里邻居的大好人”。吴秋棉在十几年的创业中,她一直坚持聘用自己村里的父老乡亲,受惠于她企业的村民就达上百人之多。我们暂且不用很透彻地去分析这其中的就里,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真实高大的吴秋棉,她就是骞村老百姓丰富的精神家园。骞村人曾经给我说过村西灞河岸边的柳树是有灵魂的镇村宝物,它看似风吹婀娜柳絮飘飞但却外柔内刚挺拔坚忍。我想万物中要真的有灵魂的话,那就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那些出类拔萃创造美好造福他人的精英人物,她们构成了这个社会的灵魂。
骞村,有这样可誉为村魂的风流人物。也可称之为灞柳风格!
三
富裕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目标,当由于勤劳致富而被引以为荣的时侯,这表明我们的社会向前有了大的进步。富足是甜蜜的,可努力是很艰辛的。谁的钱都不是空中来物,分分财富滴滴汗珠呀。珍惜劳动成果是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不是守财奴式的爱金如命。可是,有时侯金钱观就是人生观的体现。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社会给了我们舞台让我们载歌载舞、是社会给我们安装了翅膀让我们展翅飞翔,因而我们也就有了回望来路感恩报答的情愫,但这种情愫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人们往往能以超长的忍耐力经受住清贫与艰辛,但很难把握成功后的富足与喜悦。因此,走好富裕路、过好金钱关是拷量每一位成功者的严肃课题。那么吴秋棉是怎样解答这个课题的呢?
1994年,当吴秋棉的家乡开展乡村道路建设高潮时,她第一个出手毅然捐款1万元。那时她的事业刚刚起步资金是十分紧张的,可她就是这样做了。人们赞扬她的义举是致富不忘家乡,她只淡淡的一笑把对家乡义举的这份情结深深地保存在心里。从此以后的许多年里,这份情结伴随着吴秋棉事业的发展壮大而如影随形一发不可收拾。我们了解到:她的捐助义举主要分布为公益事业、学校教育、孤独老人、贫困家庭、公共福利、社会捐款等。每一笔捐助都饱含着吴秋棉对受助者的深情厚谊、每一次义举也感染着吴秋棉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十几年来,吴秋棉施行过的义举有据可考的数字金额就达近30万元。其实,数字只是一种量的概念,真正的意义是在于这种真诚奉献的可贵情感。当每年“六、一”儿童节骞村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一份礼物时、当每年“九、九”重阳节骞村的老人们手捧礼品时、当逢年过节村里的贫困户得到意外的救助金时,这份情感已经不能用金额数字来衡量了。
有人说吴秋棉财大气粗有钱,可再有钱也是人家辛辛苦苦挣来的呀。要说财大气粗,她还真的是好好地露了一把脸。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用钱来做保障。可她接手的家底分文没有还背着几十万元的债,而此次大好机遇稍纵即逝。她果断拿出自己的辛苦钱先后垫资达200多万元,使这项造福乡亲的民心工程顺利地进行了下去。真可谓沧海桑田显示出了英雄本色。这一桩桩一件件可圈可点的义举行为,正折射出吴秋棉眷恋故土回报父老乡亲的一片情怀。
这就是吴秋棉的金钱观。当她富称一方时并没有为财富所迷茫,而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理性地平视着财富,并且以开阔豁达的胸怀去支配财富。吴秋棉也喜欢钱,有了钱就可以办想办而不能办的事情、有了钱就有可能实现心中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没有财富的时侯她苦着累着追求财富,当她获得财富时却能够不为财富所累。也许,哲学家们所说的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四
吴秋棉家的门眉上挂了一块木制黑底描金字的牌匾,上书:“坦途惠乡邻”,落款为:“骞村全体村民”。这么多年来,吴秋棉获得过无数的褒奖表扬,抱回家的证书奖牌也不计其数。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所有这一切她基本上都会淡然处之不为所动。唯独这一块牌匾她甚为喜欢,也唯独这块牌匾是非官方颁发的。在她的心里什么样的奖牌也没有这块牌匾实实在在让她感到踏实,每天回家第一眼就看见它就仿佛村民们对着她满意地微笑。她知道这才是对她最大的奖励,也是她体现人生价值的见证。有时侯她竟假设如果没有了这块牌匾会怎么样呢?因此她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家里挂着这样一块牌匾哪。
人有时侯就是这样,当你不去刻意追求一些东西时,反而常常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还真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当吴秋棉一头扎在繁忙的工作中时,一个个荣誉纷至沓来。客观地讲,她所获得这么多的褒奖还是名副其实的,我们的社会也是具有公平性而不会让时代骄子们黯然失色的。随着吴秋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的同时,她的荣誉也水涨船高般地不断增加。在我们采访吴秋棉的过程中,她反复表示不愿意提及这许多的荣誉。她对记者说当农村基层干部就干的为群众服务的事情,没有必要那么张扬。
尽管如此,为了采访工作的需要我们还是应当简单地罗列一下她所取得的光荣称号:“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个人”、“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人”、“陕西省开拓型干部”、“陕西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人”、“陕西省三八红旗标兵”、“西安市优秀女性”、“西安市人大代表”、“灞桥区人大代表”等等,与此同时骞村也获得了一批集体荣誉。对于这些看似为表面文章的东西,实质上却都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基本标志。一个没有激励机制的社会是没有活力的、一个不会体现社会成员价值的社会是不完善的、一个不能层出不穷地涌现出先进人物的社会是不成熟的。我们从内心感到吴秋棉的荣誉是当之无愧的。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需要有更多杰出人物的出现。他们是时代前进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试想一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缺失了先进者该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局面。像吴秋棉这样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开拓创新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先进人物,就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了更多的人向她一样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她以自己的行为改变了骞村、改变了别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唯一没有改变的是铮铮的灞柳风格。